2007年4月10日,北京市朝阳区的何陆林走进东亚银行(中国)北京分行,他准备将自己的个人账户设在这里。 “对不起,虽然我们获准法人银行身份,但必须等审核通过才能正式开放普通居民业务,预计正式推出的时间是下个月。您可以留下电话,我们随时通知您。”业务人员告诉何陆林。 目前,外资法人银行针对普通居民的人民币业务还要等到银监会和各地银监部门审核合格后才能开展。 在悄悄的等待中,中外资银行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狼”真的来了吗?
“以前没接触过外资银行,但渣打、汇丰的名声可是非常响。以前限制颇多,没法体验一把真正的上帝感觉,现在我可是跃跃欲试。”原本就追崇时尚的何陆林显得非常兴奋。 其实,外资银行数十年之前就开始在中国立足,但因为中国没有全面放开人民币业务,它们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宣告中国将全面履行入世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同时,条例鼓励外资银行在本地注册,注册后除将获得完全的人民币零售业务资格外,还将获得从事银行卡业务以及咨信调查和咨询服务的业务。 更为关键的区别是,外资法人银行对吸收公众存款,同中国本土银行一样没有限制,而外资银行分行则多了只可吸收100万元以上人民币存款的限定。 无论哪种方式,外资银行正式进军中国金融市场已成必然。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陈颖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无论是外资法人银行还是外资银行,要扩大自己在中国的业务,必须先扩大自己的营业网点。” 首批开业的四家外资法人银行都公开表示,要增加在中国的营业网点。其中渣打银行计划今年内把营业网点由目前的23个增加到40个,花旗银行计划年内把营业网点增加到30个。“目前,国内的营业网点多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等13个较发达城市,共31个,希望到2010年,内地法人银行的分支机构达到100个。”东亚银行(中国)北京分行一工作人员告诉《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外资银行的高调宣誓,让本土银行狂喊“狼来了”。 “其实没有必要。”陈颖说,“中国本土银行,尤其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都经过了数十年的积累,无论是客户群体还是营业网点,都令外资银行短期内无法比拟。没有足够支撑业务拓展的营业网点,就不可能真正撼动本土银行的根本。” 对于目前,本土银行客户群的流失,陈颖分析说:“为了保证优质服务,外资银行设账开户的门槛肯定较高,所以短时期内的客户流动不会太多。至于预测会出现的中外银行攻防战,目前仅是吹响了号角。” 中国工商银行北苑支行客户经理徐晴证实了这一现象,她接触的客户,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尚未表露出有转户外资银行的意思。 对于两方银行的战争,何陆林说:“作为客户,我们最希望的是他们互相竞争,给我们带来利益最大化。”
外资行瞄准理财业务
在短期内无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零售存贷业务,外资银行另打主意,将理财做为重点拓展业务。 波士顿咨询公司做出预测,2001年至2006年,中国富裕家庭净投资资产年增长率达到13.8%,今后个人理财将是未来中国市场上最具成长性的银行业务。 “我们的理财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种类丰富。像‘稳得利’人民币理财、‘利添利’理财计划,外汇理财产品‘珠联币合’、‘汇财通’以及各种保险、基金,去年发展得都非常好,盈利率也比较高,客户们也非常满意。”徐晴同时也认为,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在互相竞争中逐渐成熟,并非外界所说的那样一击即溃。 但是,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多,小型申购者多,成为影响其服务水平的软肋,使得一些客户的目光落在外资银行身上。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