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首页 | 重点 | 时政 | 调查 | 深度 | 焦点 | 直击 | 寰宇 | 天下 | 拍案 | 民生 | 维权 | 专题 | 环球 | 经济 | 一周 | 组织机构
舆情 | 观察 | 前沿 | 广角 | 专政 | 时评 | 人物 | 事件 | 彩宇 | 时尚 | 书虫 | 生活 | 人生 | 文华 | 旧闻 | 方志 | 欢迎投稿
物价上涨:不对等的承受
□特约撰稿 陶雯嘉
发布日期:2007-9-24   查看次数:167 【字号 】【打印】【关闭

      今年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直线攀升到6.5%。物价上涨,不仅给低收入人群生活带来一定影响,那些被视为潜在中产阶级的城市白领们,日子也过得并不轻松。而且,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百姓仍将面对更大面积的物价涨幅。

      专家分析认为,要是放开一些价格因素,实际CPI数据肯定要比目前统计的6.5%严重一些,并且物价上涨和房市、股市、期市暴涨同时出现,其触发的贫富悬殊效应将更加突出。

      有一个数字关乎民生、关系到宏观调控政策,这就是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直线攀升到6.5%。

      生活消费品全面上涨增加了百姓的生活成本。即便如此,有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的CPI数据远远不能反映隐性危机。通货膨胀预期下,物价上涨趋势将持续上扬。

      而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的现实下,通胀对穷人和富人的生存威胁并不对等:物价上涨和房市、股市暴涨同时出现,使得以资本炒作而赚得丰厚利润的富者可以免受通胀之苦,甚至可能大发通胀财;而工薪阶层却要承受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眼看微薄储蓄贬值甚至彻底沦为无产者,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受影响的不只是低收入人群

      “现在哪还敢想肉啊?”说这句话时,老关的语调有些酸楚。他和爱人都曾是支边新疆的老知青,自10年前回北京以来,老关从未感到现在这般的生存压力。

      全家人本来靠他和老伴的1700元退休工资维持生计:儿子职高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还有一个小孙女嗷嗷待哺,1700元生活费勉强养活4张嘴,基本是月月花光;为补贴家用,已经60多岁的老关时不时要出去打点零工;4口之家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买房是他们做梦都没想过的事。

      如今,从猪肉、鸡蛋、蔬菜、成品油、大豆,直到最基本的大米、白面、豆制品都开始全线上涨,日子愈发艰难了。“鱼,只能买死鱼;菜,买菜贩最后剩下的烂菜;孩子喝牛奶,买超市促销的……”

      即便百般节省,每月吃饭开销还是比半年前要多出200到300元不等。因物价上涨多花出去的这两三百元,意味着他们一家吃喝以外的其他大部分开销统统被挤占了:生活用品能减则减,病更得不起。

      老关一家的境遇,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大城市低收入群体在如今基本消费品价格都开始上涨后的生活状态。

      然而,食品全面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压力,并非只落在低收入者肩头,那些被视为潜在中产阶级的城市白领们,现在日子也过得并不轻松。

      某调研公司职员蒋小姐提供的账本显示:她月收入5000元,有2000元交给了经济适用房房贷,可支配收入3000元中,用于饮食的消费只有560元。在消费水平全国靠前的北京,一月不足600元的饮食花费算得上节俭。

      事实上,开销拮据的不只是蒋小姐一人。如今,征人拼饭的帖子成为中国各大白领网站上的热门帖,各种省钱吃饭的妙方也在白领中热传。

通胀前景如何专家看法各异

      粮价、肉价上涨,显然成为影响到最广大多数人的民生问题。更多百姓关心的是,涨价潮何时回落。如今,涨幅最高的猪肉价格问题已得到政府高度关注,国务院会同各大部门专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研究猪肉价格问题。发改委也表示,这次食物涨价是结构性涨价,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价格拉动,尤其是玉米、大豆等价格上涨直接拉动了猪肉价格上涨。

      按照市场规律,如果仅是成本上升和供求关系引起的价格涨幅,应该是短期因素,经过一个市场周期就能得到调节,但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天则经济研究所前所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分析:本轮价格上涨不只是成本因素,货币量的问题更突出。近几年外汇大量进入,国内市场上充斥了过多的货币,由此导致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在最近一两年渐渐凸显,并表现为今年以来的消费品全面上涨。

      对此,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左小蕾也认为,当前CPI上升趋势明显,上涨原因更主要是流动性过剩因素,即货币总量超过总需求。

      这意味着,此次上涨带有明显通货膨胀的性质。事实上,多数专家对通胀的危险已有共识,分歧仅在于通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衡量通胀的重要标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高达6.5%,通胀前景如何,专家看法各异。

      对此,被称为“宏观经济预测第一人”的北京大学宋国青教授并不乐观,他预测由粮价、肉价导致的CPI上扬局面将维持一年的时间。

      更不乐观的看法是:1979年以来的中国第三次通胀已经到来。前两次景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第一次1988至1989年间,大米价格曾一夜间飞涨6倍,抢购风潮席卷全国;第二次1993至1994年间,大批国有企业停产,“下岗”一词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最热门的词汇……

      前景如何难以预测,唯一可确定的是,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百姓仍将面对更大面积的物价涨幅。

实际CPI数据可能更高

      6.5%的CPI数据,尚不能客观反映百姓生活所面临的涨价压力。

      目前,我国CPI统计中食品权重占到1/3左右,而医疗、教育等实际消费份额较大的消费支出在CPI中的比重明显偏小,医疗不到10%,教育、娱乐、服务加起来不到15%。居住类指标权数未包含购买商品房的消费支出,以租金来替代,这导致我国节节上升的房价根本无法体现在CPI中。

      虽然国际惯例中商品房作为投资而不列入CPI中,只将其作为投资考虑,但经济观察家、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认为:我国特殊国情不具国际可比性,国外房地产交易量中90%以上是二手房交易,而中国70%、80%是新房交易,这样的新房交易比例意味着真正大量的消费需求,投资性需求在其中只占不到30%的比例。这种情况下,住房价格上涨实际上是拉动消费价格涨幅非常大的因素之一,如果加上商品房价格,我国的CPI数据早就超过了现在的水平。

      即便是按照现有统计方法,CPI也依然比实际情况保守一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就指出,如果不是政府对水、电、煤、气等实行价格控制,水电价格也早涨上来了,要是放开这些价格因素,实际CPI数据肯定要比目前统计的6.5%严重一些。

      如此分析,通胀情况可能早已超过CPI数据的估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看上去我们的CPI与历史相比看似还不算高,一些专家表示去除食品价格因素通胀并不严重,可老百姓普遍对物价上涨感受强烈的原因。

高物价会加剧贫富分化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通胀意味着货币贬值。在存款缩水的预期下,进行实物投资是最好的保值手段。尽管道理简单,但做起来还要看手头的资产说话。

      高物价、低收入状态下,不少低收入者已经在基本生活线上下徘徊,抵御生活风险能力尚且脆弱不堪,更不要奢谈什么升值保值;与之相反,握有优质股票的境外投资者以及中国的富人,却可以加大投资住宅以及基金、股票等,在资产升值中获得超额收益、转移物价风险。通货膨胀给了他们新的机会。

      看得到的现象是近两年来的股市、期市、房市等主要金融投资领域的炙手可热,过剩资金争先恐后涌入,大多数金融市场的价格在几次政策调控后仍保持顽强上升姿态。

      与之对应的是今年以来中央更为频繁的金融宏观调控,但是这些为经济撤火的举措目前效果似乎并不明显,房价有增无减、金融市场热钱照旧,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短期内难以遏制。

      专家分析,物价上涨和房市、股市、期市暴涨同时出现,其触发的贫富悬殊效应将更加突出,以资本炒作而赚得丰厚利润的富者可以免受通胀之苦,甚至大发通胀财;而工薪阶层却要承受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眼看微薄储蓄贬值甚至彻底沦为无产者,两极分化更加明显。

      低收入者唯一可期待的是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得到改善。不久前,中国劳动学会发布消息称,中国职工工资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平均年增长12%,远远超过GDP、CPI指数。然而相关调查却反映,近九成的被调查者对此不认可,更有近一成的人说自己“不涨反跌”。

      公众对此数据普遍质疑的主要原因是统计范围不包括工资水平偏低、增长较慢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这恰恰排除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中低收入者。在工资增加的群体里,得到实惠的也多为企业高管、垄断企业职工等。

      此外,目前应对通胀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只涉及到少数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大多中低收入者只能望而兴叹。

      按照一般的观点,2%到3%的低通胀有利于促进经济,但目前国内6.5%的CPI已经创10年新高。而在今日贫富分化日见加剧、本轮物价上涨又事关民生的情况下,隐性通胀可能引发的危机更值得警惕。对此,政府除通过金融政策调控外,更核心的要点仍在于推进社会保障,抑制两极分化,促进收入公平。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09-24 B03版 民生)
【我来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  名:
内  容: 字数0
 
评论须知:
1.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不得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和信息;
3.不得发布、传播具有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文字、信息及链接,不得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和宣扬迷信;
4.不得发布、传播有损社会公共道德和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言论和信息;
5.不得发布、传播具有侵犯他人版权或著作权的言论和信息;
6.严禁使用任何肆意侮辱或毁谤他人人格的语言,禁绝一切恶意漫骂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7.严禁发布、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言论和信息;
8.不得使用或通过《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及活动(如发布广告);
9.《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删除违反以上条例的评论;
10.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的立场。
 文章推荐
· 松江土地招商谜团待解
· 航意险暴利时代终结
· 胡星案行贿第一人内幕曝光
· 安徽颍上县“挂名”小额扶贫贷款调查
· “东风工程”润泽新疆农牧区
· 小窑工藏遗骨为工友伸冤
· 临汾“5·19”命案五年悬疑
· 刑事司法“宽严相济”的郑州样本
· “文官”王月喜的双面人生
· 泸州首富文成弟的敛财之道
· “带头大哥”们的地下江湖
· 列车长制造“安徽第一税案”
 热门文章
· 政府以公共名义“与民争利”
· “法学博士”涉嫌诈骗1000万
· 宣传部长蒙冤八年未洗雪
· 摸女人胸部被罚3.2万美元
· 女播音员之死案二审法院应谨慎考虑
· 少女杀人分尸案震惊杭州
· 妓女冒充警察抢劫巧遇卧底警察
· 重审“沈阳嫖娼疑案”
· 中原油田“嫖宿门”风波
· “先打工后上学”湖北阳新职业教育变了味
· “性交易”使张钰身价过百万
· 罪悬司法会计审计鉴定书
 近期报刊
· 2007-10-08 第40期
· 2007-10-01 第39期
· 2007-09-24 第38期
· 2007-09-17 第37期
· 2007-09-10 第36期
· 2007-09-03 第35期
· 2007-08-27 第34期
· 2007-08-20 第33期
· 2007-08-13 第32期
· 2007-08-06 第31期
· 2007-07-30 第30期
· 2007-07-23 第29期
· 2007-07-16 第28期
· 2007-07-09 第27期
· 2007-07-02 第26期
· 2007-06-25 第25期

关于报社 | 欢迎投稿 | 新闻热线 | 广告业务 | 发行工作 | 组织机构 | 报社邮箱 | 法律条文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6-2007 © mzyfz-news.com.cn  mzyfzsb.com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7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