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情大为好转料无生命危险是否手术待定
7月13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医生赶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为受伤大熊猫做血样化验,以便为下一步手术做准备。
自7月1日这只野生大熊猫受伤以来,为了这只国宝,前后参与营救的达近百人。有关国宝大熊猫的安危也备受国人关注。
河边石头上趴着国宝
7月1日上午10时左右,陕西黑河森林公园的游人在龙骨峡意外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大熊猫静静地卧在河边。
大熊猫趴在石头上,一只脚泡在水里,上半身在蠕动,下半身似乎处于瘫痪状态。仔细看,可以发现它的面部在不停流血,左腿似乎受了伤,头歪在岩石上,缓缓地往水里滑着……
为了避免大熊猫受到惊扰,游客们悄悄向它靠近。有的游客从背包上拆下一条背带,小心地系住大熊猫左前腿,将它轻轻向上拉。同时,游客李巧红立即向陕西黑河森林公园管理处打电话通报了情况。
接到李巧红的电话后,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及巡护队员旋即赶赴现场。同时,有关发现大熊猫受伤的情况逐级上报直至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该中心抢救人员立即赶赴现场。
受伤的大熊猫情绪非常狂躁,每当游人的手靠近时,便发出“嗷嗷”的吼叫声。营救人员赶到后,迅速张开一个绳网。
经过两个小时努力,大熊猫装进了网绳内。之后,大熊猫被抬上车,送到黑河森林公园管理处院内。
管理处工作人员根据大熊猫的受伤情况初步估计:大熊猫身体有病,在爬过河道岩石时体力不支摔伤。
这是该森林公园第三次发现野生大熊猫实体。
黑河森林公园位于秦岭北坡的周至县境内。从2003年起,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与陕西省林业厅合作,开展了秦岭保护与发展共进项目,并在这里建立了秦岭大熊猫走廊带,保护大熊猫种群的栖息环境。
伤病大熊猫多处骨折
当日中午,天气非常炎热。因为有伤病,大熊猫蜷缩卡车车厢角落,一只爪子扒在车边,头深深地埋在身体里一动不动。在一旁的记者们想拍照而选不好角度。
很快,周至县楼观台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工作人员赶来,就在抢救人员轻轻抬起它的腿查看伤势时,可能是碰到了伤处,它突然“呜”地叫了一声,前爪狠狠地拍在它身边正拍照的《西安晚报》记者的腿上,将记者的裤子扯开几道口子。
经查看,这只大熊猫的伤情不容乐观,它今年大约六七岁,是一只雌性大熊猫,属于珍贵的亚成体野生大熊猫。它的眼睛、鼻孔都有出血症状,后肢已失去知觉,伴有尿血,脑部可能受损,生命垂危。
抢救人员决定,将受伤的大熊猫先送往周至县楼观台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抢救治疗。
13时许,抢救人员赶到,立即对大熊猫展开诊断。发现大熊猫腰椎以下失去知觉。他们迅速向中心汇报,中心随即与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李六金教授取得联系,并决定将大熊猫直接送往西京医院抢救。
14时,抢救人员将大熊猫浅度麻醉,装入铁笼内后,直奔西京医院。
17时整,大熊猫被护送到西京医院急救中心,医院方面已经做好了急救的准备工作。
在西京医院,经过专家会诊发现,大熊猫头部多处受伤,下肢没有知觉,疑为重度摔伤,需要立即做CT检查。经测量和观察,这只大熊猫体温是37.8摄氏度,雌性,体长1.3米,体重60公斤左右,年龄在6至7岁之间,还是一个未生育过的“黄花闺女”。
17时40分,大熊猫被推进CT室,接受头部和脊柱部位的检查。
18时15分,骨科教授检查后说,大熊猫左眼眶骨、颅骨、右前肘内侧、两后肢骨折,脊椎虽未见骨折痕迹,但脊椎两侧有气胸,怀疑肋骨有骨折。
随后,众专家再次展开会诊,并讨论救助方案,初步决定要对大熊猫实施手术抢救。
受伤大熊猫病情告急
7月1日晚,李六金教授会同西京医院骨科、神经外科等专家教授对大熊猫的伤情诊断后,再次为其进行了会诊并提出了抢救护理方案。
李六金提醒大家,目前熊猫的护理是关键。首先不能生褥疮,因骨盆、髂骨损伤,不宜再长途颠簸,更为严峻的是,如果7日内不做手术,大熊猫最多存活45天左右。随后,为大熊猫尽快接受手术治疗的准备工作全力展开。
7月2日中午,受伤大熊猫从西京医院转入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兽医院的特备病房,接受输液,其正前方1米处放着一台电扇为其降温。
由于大熊猫除浑身多处骨折外,口腔和舌头也有创伤,导致其无法自主进食。为了使它恢复体能,并达到接受手术的指数,只有定时定量为其输入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另外,由于天热,为防止其脱水,只有靠输液调节其体内水分的平衡。
最令大家揪心的是,大熊猫浑身多处骨折,尤其在目前气温较高的环境里,极易出现伤势感染,因而,必须为其输入大量的抗生素和消炎药物。
值得庆幸的是,受伤大熊猫一直未出现感染情况。
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副主任任建设说,根据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众专家、教授的会诊结果,大熊猫手术过程中需要输血1500毫升。
7月3日,大熊猫极度虚弱,加之全身多处骨折,这些伤情随时会因为它的活动给身体内部脏器造成损伤,危及生命。
为了能更好地对受伤大熊猫进行救治,陕西省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专门在成都订制了一个供日常检查和治疗的铁笼子——保定笼(带有轮子、可以自由变换角度的带座铁制笼舍)。据悉,仅这个保定笼的造价就达两万多元。
多种因素决定术后生命
7月4日,受伤熊猫被人们抬进“保定笼”。当晚,经过救治的摔伤大熊猫情况明显好转,它开始自行抬头观察周围环境。当值班兽医尝试把切碎的竹叶拌小麦面糊糊用勺子喂到它嘴边时,它第一次伸出舌头舔食食料,并一口气吃完了1公斤竹叶糊糊。
7月5日,受伤大熊猫已由急诊室熊猫舍转到了兽医院一间十几平方米的特护病房。考虑到大熊猫的病情需要一个温度适宜的环境,该中心立即派人购置回一台空调安装在病房内。特护病房的门上贴有“重症监护,谢绝探视”警示语。
据抢救中心兽医白绪祥讲,大熊猫目前每次进食1.5公斤左右,大、小便正常,损伤处没有出现感染迹象。李六金教授对大熊猫做完常规检查后说,大熊猫的呼吸、心跳、肠蠕动等趋于正常,加上能够自主进食,这对全体抢救人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喜讯。
据介绍,由于动物不同于人,稍有身体不适,就会狂躁不安地乱动,因而术后的止痛、固定问题是最大的困难。如果让其术后处于半麻醉状态,显然不利于对其生命体征的监测,更不利于大熊猫伤势的恢复。
手术过程中,除要为其输入仅有的300至500毫升自储血液外,还需要将手术中的出血收集起来及时输入体内,这就存在一定难度。采用自体血源量远远不足,大熊猫的血源供体库未建立,配型也是未知数;手术前后,大熊猫反应强烈,需要周密谨慎设定个体护理方案予以应对。否则,即使手术成功,大熊猫也有可能丧命。
李六金教授说,秦岭大熊猫作为一个独立亚种,分布在陕西省境内的野外种群仅有300多只,加之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日趋严重,与四川大熊猫种群相比,濒危程度更为严峻,因而其生命显得尤为珍贵。
解剖“康康”参照骨盆结构
早在2005年4月4日,在秦岭腹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西沟发现了意外受伤的大熊猫“康康”,其下身截瘫,在栖息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当时,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将其送往第四军医大学,经骨科专家会诊,后来对大熊猫进行了胸椎断裂复位手术,使断裂胸椎成功接合。因该大熊猫在栖息地生活近18年骤发截瘫,加上与人关系生疏,术后护理的软硬设施很难适应野性十足的个体,加之是首次病例和继发症等原因,致使这只大熊猫于4月15日7时3分停止呼吸。
有了前车之鉴,7月5日上午,众专家决定解剖“康康”的尸体,对比参照“康康”骨盆结构,明确这只大熊猫的骨骼断裂受损情况,然后确定治疗方案。李六金教授说,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不去为大熊猫实施手术。一旦明确了其骨盆结构受损症状后,他们将首先考虑能否动手术,手术是采取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当前亟需采取的措施是,用夹板夹住(固定)大熊猫的屁股,通过X光线观察后,看能否采取保守的疗法。不管怎样,只要能使这只只有六七岁的雌性大熊猫存活下来,人们就完全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人工授精而繁殖后代。
陕西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兽医院副院长介绍:目前最危险的一种现象是它颅骨骨折,现在不清楚它的颅骨骨折是否会给它的大脑造成影响。目前陕西野生动物抢救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和西京医院的专家积极商定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没有确定前,只能对大熊猫采取保守治疗,一方面尽快恢复它的体能,另一方面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可能接受中医传统接骨疗法
考虑到大熊猫全身多处骨折,长时间瘫痪很可能造成大熊猫肌肉萎缩,续接断骨成为当务之急。抢救饲养中心副主任任建设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究竟是采取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还不太好说。除了根据熊猫的恢复情况、生理指标外,还需要看各自存在的风险,并与专家评估后决定。
7月10日上午11时,兽医为大熊猫准备的午餐除了牛奶外,还有碎竹叶拌小麦面的竹子粥。“这两天它胃口不太好,光喝奶。”兽医说,牛奶倒进玻璃瓶,兽医把管子递到大熊猫跟前,大熊猫立即把头靠在笼边,口含管子大口大口喝起来,七八分钟将一瓶奶喝得一滴不剩,然后打了个嗝,又躺倒在病床上。
据了解,大熊猫每天都能喝1000~1500毫升牛奶,加上输营养液,它的体能已逐渐恢复。眼睛开始有了亮色,一旦有人走近,它会立即转头去看,虽然内伤仍然非常严重,但它会时不时抬起前肢晃悠几下,已逐渐有了淘气的精力。
抢救中心赵斌健主任介绍说:“目前大熊猫的病伤情得到有效控制。兽医在给熊猫打针时还要像哄孩子一样地哄着它……”
目前大熊猫的身体已大为好转,见到生人开始大声喊叫,一大盆竹子粥也在兽医的帮助下很快吃完。
为避免手术治疗在熊猫止痛、固定、护理上的风险性,抢救中心已经拿着熊猫骨折部位的片子正在找寻接骨的中医专家,准备尝试用中医传统的疗法给熊猫接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