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首页 | 重点 | 时政 | 调查 | 深度 | 焦点 | 直击 | 寰宇 | 天下 | 拍案 | 民生 | 维权 | 专题 | 环球 | 经济 | 一周 | 组织机构
舆情 | 观察 | 前沿 | 广角 | 专政 | 时评 | 人物 | 事件 | 彩宇 | 时尚 | 书虫 | 生活 | 人生 | 文华 | 旧闻 | 方志 | 欢迎投稿
丙中洛:傈僳族的世外桃源
□特邀撰稿 文 业
发布日期:2007-9-17   查看次数:175 【字号 】【打印】【关闭

      编者按:自本周起,本报将推出“中国十大即将消失的地方”系列报道。这十个地方,你去过几个?如果你哪几个没有去也没有关系,本报将通过国内一流的摄影师和作者优美的文字,定能弥补你的遗憾。

      高黎贡山脚下有一块平坦的台地,怒江从台地下汹涌流过,江对岸就是碧罗雪山。从云南进入藏地贩茶的马帮将这块台地作为怒江上的一个交通要隘和物资中转地,他们称这里“丙中洛”。静静隐匿在雪山之中的丙中洛像一个世外桃源,怒江上各个少数民族都将这里作为一块宝地定居于此……

入滇第一镇——丙中洛

      如今,沿着马帮行进的道路已经修通了公路,大山夹持的丙中洛成了寻幽探奇的游客们向往之地。我来到丙中洛的时节正值春暖花开,寨子里种的庄稼一片翠绿。登高眺望,巨大的山峦合围着丙中洛,一条黄色的土路盘绕在绿色的田野之中连接着远处的群山,村寨的房屋主要集中在台地的中央,傈僳族木楞房的屋顶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古铜色的光芒,藏族的雕楼红白相间的色彩格外醒目,我甚至能看见村寨中天主教堂屋顶上的十字架。身处此地仿佛置身于一副宏伟的风景画,画上是罕见的风光,让人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些许细节。

      晚上挑了一户干净的农家院落脚,农家院的男主人老刘对我们这些到访的游客分外热情,里里外外地忙活,安排我们吃住。下午才六点钟,天就已经变黑了,四周高大的山遮挡住了太阳的余辉。坐在厨房的灶台前边烤火边听老刘拉家常。老刘喝着自己家酿制的酒高兴地和我说:“过去,十天半个月马帮才来一趟,村子里人才能热闹一回。如今,天天有外地人来这里,一到国庆、五一放长假的时候,村里的路上都停满了外地来的汽车,我这间屋就住不下了,今年要准备准备,再盖间新房。”

曾经的统治者——傈僳族

      明代,丽江土司木氏与西藏封建统治集团发生战争,大批居住在澜沧江的傈僳族青年被迫成为兵丁。傈僳族士兵的领袖木必因土司在战争中不肯援兵而战败,他带着士兵们翻越过碧罗雪山,进入怒江。当时怒江土著居民怒族和独龙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十分低下。傈僳族的到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让人烟稀少的怒江得到了发展,傈僳族也成为了怒江的主体民族。

      为了在绝壁上生存,傈僳族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扎在岩石上支撑着房屋,犹如人有许多脚一样,牢牢地踩在山间。这种架立在岩石坡上的房子,桩与桩之间再沿地面横加木柱,有的还在房屋的左右支上护楼桩。楼上铺木板,房顶则用木板或石板加盖。

      傈僳族是最擅长跳舞的民族,他们常说:“盐不吃不行;舞不跳不得。”歌舞是这个强韧乐观的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上山打猎,下地干活,他们总是歌舞相伴,年节喜庆更是载歌载舞。

      一路上,我们遇到上山种地或下山赶街的村民,总是豪爽大方地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刚来到村口更加感受到了傈僳族村民的热情,村道口两旁的傈僳族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迎接我们,她们的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这发自内心的笑容是这个民族真善美的自然流露。

人类最早的桥梁——溜索

      怒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造化出来的一个奇迹,冰山融雪在唐古拉山南麓汇聚成河,向南奔流进入云南西北高原的横断山区,奔涌汹涌的江水汇入深峡。东岸是海拔4000多米的碧罗雪山,5000多米的高黎贡山立于西岸,两山对峙,江水在陡峭的山壁间怒吼不已,声震群山。

      怒江的悬崖绝壁隔绝着江边的各个少数民族,江边的各民族为了渡过湍急的长河,在怒江上建造了数不清的桥梁,这里就是一座天然的桥梁历史博物馆。

      怒江上,最惊险的莫过于人类最早的桥梁——溜索。架造溜索是智慧的结晶。最早的溜索实际上就是用一根竹篾拧成的绳索,人们在河的一头将粗大的绳索放入江中,人游过江在河对岸接住绳索,把绳索的两头拴死在树上或者用弓箭将细绳射过江岸,再把细绳拴上粗大的绳索拉过江岸拴牢。

      从溜索上过江要有相当的胆量和技巧,体现了勇敢者大江为路、怯懦者寸步难行的大江哲理。过去人们过溜索仅用一个形如瓦片的木制溜筒附在溜索上,过江时,双手紧抱瓦片,借助自身的重力,溜滑过岸,绳索如不耐用过江时万分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葬身鱼腹。如今溜索已改用钢丝索,其结实安全程度已非往日可比。但对于我们这些外乡人的过路人来说,实在不敢尝试。

      现在的怒江沿岸的交通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一些村寨都纷纷修通了公路。但高山纵横,地形复杂,交通还是很不方便,一到冬天大雪封山公路便无法通车。对外联络十分困难,物资的交流也成了问题。所以古老的马帮在怒江的崇山峻岭之间从来没有消失,每年雪化山开都有马帮驮运着日常用品等货物穿梭在怒江山区蜿蜒的山道上。在怒江的深山峡谷中,都能听到马帮的悠悠铃声,听着铃声你能感觉到古老的生活方式还在悄悄进行,藏在怒江厚重的历史背景深处。

相关链接

怒江

      怒江源出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南麓,上游叫黑水河,藏名叫“拉曲卡”。经过西藏、云南,出境流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它全长3200公里,在中国境内有1540公里。因水流湍急、咆哮而被称为“怒江”。

      怒江两岸,东边是怒山(又名碧罗雪山),西边是高黎贡山,许多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峰顶积雪皑皑,而怒江河床海拔仅800米左右,河谷与山巅高差3000-4000米,形成著名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美食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怒江除了风景秀美,独具特色的怒江美食更是冠绝天下,为历代食客所景仰。当地最奇绝的美食是“漆蜡妙食”和“酒焖鸡”。福贡、贡山、泸水县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州都产漆蜡,其中尤以福贡县为最多。漆蜡是从漆树籽中榨出来的油,这种油冷却后凝固成块,颜色比黄蜡稍浅,所以商品名又称为漆蜡。漆蜡可以食用。

      焖鸡,独龙语称“夏热阿”,即将鸡连骨剁成块,用油爆炒,放入大量的烧酒,一只鸡约放二三斤白酒,一般不放盐,只放些野花椒,在火上焖食。其鸡味酒香四溢,亦颇鲜美。

下期预告:

中国十大即将消失的地方之二——哈那斯

      那霏霏细雪里阿尔泰山脉下哈流滩草原哈萨克牧民的转场,寒雨里哈那斯湖、卧龙湾、月亮湾饱和浓重的斑斓秋色,当时质朴原始的风情,一辈子不能忘记。现在据说物价太高,商业化了不少。但相信那里,仍有中国西北最美之一的秋色……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09-17 B08版 方志)
【我来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  名:
内  容: 字数0
 
评论须知:
1.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不得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和信息;
3.不得发布、传播具有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文字、信息及链接,不得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和宣扬迷信;
4.不得发布、传播有损社会公共道德和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言论和信息;
5.不得发布、传播具有侵犯他人版权或著作权的言论和信息;
6.严禁使用任何肆意侮辱或毁谤他人人格的语言,禁绝一切恶意漫骂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7.严禁发布、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言论和信息;
8.不得使用或通过《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及活动(如发布广告);
9.《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删除违反以上条例的评论;
10.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的立场。
 文章推荐
· 松江土地招商谜团待解
· 航意险暴利时代终结
· 胡星案行贿第一人内幕曝光
· 安徽颍上县“挂名”小额扶贫贷款调查
· “东风工程”润泽新疆农牧区
· 小窑工藏遗骨为工友伸冤
· 临汾“5·19”命案五年悬疑
· 刑事司法“宽严相济”的郑州样本
· “文官”王月喜的双面人生
· 泸州首富文成弟的敛财之道
· “带头大哥”们的地下江湖
· 列车长制造“安徽第一税案”
 热门文章
· 政府以公共名义“与民争利”
· “法学博士”涉嫌诈骗1000万
· 宣传部长蒙冤八年未洗雪
· 摸女人胸部被罚3.2万美元
· 女播音员之死案二审法院应谨慎考虑
· 少女杀人分尸案震惊杭州
· 妓女冒充警察抢劫巧遇卧底警察
· 重审“沈阳嫖娼疑案”
· 中原油田“嫖宿门”风波
· “先打工后上学”湖北阳新职业教育变了味
· “性交易”使张钰身价过百万
· 罪悬司法会计审计鉴定书
 近期报刊
· 2007-10-08 第40期
· 2007-10-01 第39期
· 2007-09-24 第38期
· 2007-09-17 第37期
· 2007-09-10 第36期
· 2007-09-03 第35期
· 2007-08-27 第34期
· 2007-08-20 第33期
· 2007-08-13 第32期
· 2007-08-06 第31期
· 2007-07-30 第30期
· 2007-07-23 第29期
· 2007-07-16 第28期
· 2007-07-09 第27期
· 2007-07-02 第26期
· 2007-06-25 第25期

关于报社 | 欢迎投稿 | 新闻热线 | 广告业务 | 发行工作 | 组织机构 | 报社邮箱 | 法律条文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6-2007 © mzyfz-news.com.cn  mzyfzsb.com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7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