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首页 | 重点 | 时政 | 调查 | 深度 | 焦点 | 直击 | 寰宇 | 天下 | 拍案 | 民生 | 维权 | 专题 | 环球 | 经济 | 一周 | 组织机构
舆情 | 观察 | 前沿 | 广角 | 专政 | 时评 | 人物 | 事件 | 彩宇 | 时尚 | 书虫 | 生活 | 人生 | 文华 | 旧闻 | 方志 | 欢迎投稿
司法考试,法律人不能承受之重
□本报记者 胡 峥 发自上海
发布日期:2007-9-17   查看次数:149 【字号 】【打印】【关闭

      国家司法考试,由当年的律师资格考试变而来。2002年,国家为了提高司法人员的准入“门槛”,从改革国家司法人员的资格考试入手,将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资格考试统一收归为一年一度的国家司法考试。从此,司法考试的通过与否成为了职场新人能否当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必备条件。今年,公证员的录用条件上也加上了必须通过司法考试这一条。

      千军万马挤“司考”,使这张“资格证”变得越来越吃香。越来越吃香的结果又促使“司考”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惨烈。无怪乎国人把“司考”称为“天下第一考”。

      其实把它冠之以“天下第一考”的另一层含义是其试题的难度。想想也是,国家的法律有多少部?一部法律又有多少法条?要掌握其中的内涵、要义谈何容易?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司考”的竞技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竞争。

      来自司法部的信息显示,2007年,参加全国司法考试的报名人数已达29.4万余人,与去年相比,增幅为5.7%。有11个省份报名人数达万人以上,其中北京、广东、山东报名人数超过两万人。

      记者对上海一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2007年的报名人数为12486名,比2006年的11569人增加了917人,增长8%,创下了历史新高。

      在上海报名考生中,男性6125人,占49%;女性6361人,占51%,显示女性希冀涉足法律行业工作的积极性已超过了男性。

      报名者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19岁,其中25岁以下的为6621人,占报名总数的53%,显示年轻人成为今年国家司法考试的主力军。

      报考考生中,法学专业本科学历8650人,占69.3%;非法学专业本科2637人,占21.1%,不少人拥有博士、硕士、双学士学位,显示出“司考”确属精英角逐的竞技场。

      从行业分布来看,政法系统报考人员3097人,占24.8%。其它行业8851人,占70.9%,由此反映出司法考试在行业分布上除了政法系统和国家机关外,目前其他行业报考人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家司法考试新的主体和亮点。

      司法考试通过率低,由此造就了一批“考霸”。

      张先生在检察系统工作,今年37岁。去年,张先生以361分的成绩通过“司考”,这是他第五次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回首五年“司考”路,张先生称它为“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张先生介绍,在“司考”在职群体中,自己并不是最牛的“考霸”,“有考8年还仍在司考路上奋战的战友”。

      据上海市检察系统的有关人士介绍,该系统的领导对司法考试相当重视,如遇有报名司法考试的,原则上可给予三个月的公休备考期。对司法考试的合格者,在以后的干部使用上,也会作适当的倾斜。市院一名女检察官由于司法考过关而顺利提职为副处级。此示范效应对该系统干警的参考积极性提升很大。

      55岁,几近退休的年龄,王振军却还在“娃娃”扎堆的教室里啃课本。因为今年王振军将再一次奔赴司法考试的考场,从律考到司考,他已经参加了十次,被人戏称为“考霸”。

      为了能够真正拿到资格证,王振军矢志不渝,发誓不考出来决不收兵。

过这道坎儿不容易

      2006年,全国司法考的平均通过率为11.8%。其中上海为17.65%、北京16.6%、江苏14.28%、广东14.15%、浙江13.63%。

      虽然通过率相比前几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不少考生还是感叹难度太高,通过率太低。呼吁管理部门提高通过率。

      对此,国家检察官学院副院长张志铭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明确反对降低司法考试门槛。他认为,这样做后患无穷,势必造成人才素质的下降,背离了法制的目的,延缓了法律阶层的职业化进程。他说,法官法、检察官法对初任法官、检察官必须通过司法考试的要求已经是个底线了,其制度的本意是将那些不能达标的人拒绝在大门之外。如果让大量不合格的人员流入司法队伍,就会造成法官、检察官素质下降,使人们从制度上对职业化的期待落后,必将延缓国家的法制进程。

      许多法律从业人员赞成这一观点。某律师事务所的主任韩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988年他通过律师资格考试(司法考试前身)时通过率只有4%,而现在超过10%,通过率太高了。他的理由是,发达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只有2%左右,目前我国法官、检察官正在向精英化转变,如果降低司法考试的门槛,那么他们的素质如何提高呢?

      2007年9月6日上午,记者在上海市司法局司法考试处采访,负责接待的何祝辉副处长向记者介绍了有关司法考试的一些情况。

      记者从何副处长的电脑信息中查找到了2006年上海司法考的“状元”信息:

      姓名:李良锁;性别:男;出生年份:1978年;毕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单位:上海浦东公安分局。四门考试的成绩分别是:105分;108分;96分;94分。总分为403分。

      当天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李良锁,得知其正在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于是记者与他约定次日下午3时30分在复旦大学正大门门口碰头。

      见面后,记者得知李良锁家住浦东三林地区,于是决定驱车送其回家,在车上完成对他的采访。

      车子启动不久,李良锁即随口对记者说:“你的车子很耗油吧。”

      咦,他怎么这么内行。记者一下子感到了他的不简单,因为很少有人会认为日本车耗油的,而恰恰这辆车特费油。

      “我在交大是学理科的,我的专业是核工程,所以我对发动机的性能特别敏感。”李良锁作了解释。

      “那你以前从来没有涉足过法律?”记者不解地问。

      “是啊。”李开始向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的经历:他出生在山东菏泽地区,1996年以高分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2000年毕业那年,正逢上海市公安局招警,为了能留在上海,他就报了名,没想到很顺利地被录取了。先是去基层派出所锻炼了一段时间,然后被安排进浦东分局指挥处搞情况调研工作。

      工作一段时间后,小李在浦东买了房,并且与一位医护人员结婚组成了家庭。小两口日子过得幸福滋润。然而生性好强的小李并不安分于机关的程序化工作状态,工作了三四年后即有了跳槽的打算。

      “我想做一名律师。”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妻子时,妻子惊讶之后明确表示反对:“放着好好的警察不当,去折腾个啥?况且你又没有学过法律,凭什么就能当律师?”

      小李充满自信地对妻子说:“你让我报名参加司法考,如果能够高分通过,说明我有这方面的天赋,我就辞职。如果考不出,我就安安分分地做我的警察。”     

      于是从2005年3月起,小李即每天花费大约二三个小时备考。

      走出2005年的司法考考场,小李的感觉特别好,他认为试题并不难,及格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公布成绩时他还是被无情地淘汰了。令他和他的家人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分数离及格分仅仅差4分。这对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又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复习应考之中去的考生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

      妻子和亲人看到了他在法律方面的天赋和潜质,鼓励他继续自己的理想。

      这让小李万分感动,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个好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整了整眼前堆积如山的司法考试资料,他再一次回到了备考的“疯狂冲刺”中。

      14门核心课,数以万计的法条,小李觉得他是在进行一场“遗忘与记忆之间的战争”。

      翻一翻手头的法条详解和3本参考书,厚厚的3000多页,以每页1500字计算,会有500万字的基本知识。而保持每天3万字的复习量,就可以在六个月内把这些内容顺利地梳理一遍。剩下的时间半个月攻克8本白皮书,半个月再做一遍历年考题。小李的计划从2006年2月开始推进得卓有成效。

      工作之余,每天至少有五六个小时被固定在司考的复习上,从2月份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复习到9月份考试,再焦躁不安地等到11月份成绩出来。其中的艰辛,惟有自己知道。

      2006年,司考成绩公布,上海某报刊登消息,称上海司考第一名为总分399分,这让李良锁感到十分的好笑,明明自己是“状元”,怎么变成了别人,第一名居然比自己的分数低4分。

      他没有计较名次排列的错误,而是规划起了自己的职场生涯。经过慎重考虑,他向浦东公安分局打了辞职报告,并开始联系律师事务所。

      为了充实自己的法律知识,他自费报名参加了复旦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的攻读,学制三年。

律师背后更多艰辛

      千军万马“挤”司考,很多人是冲着律师这一光鲜的职业而去的,可又有多少人了解这一职业的真实状态呢?

      律师,这个昔日曾和风光、尊重、高薪等词联系在一起的职业,如今却让不少从业者感到了几乎无法承受的生存压力。目前,国内一份针对律师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显示,一部分律师已成为城市中的低收入和无保障阶层。他们虽然拥有高学历,而且还是通过了“天下第一考”的“精英”。但是,他们的收入状况远非人们所想象的。这让想要跨入律师行业的年轻人吃惊不小,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场规划。

      成为一名律师并不容易,第一关就要面对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

      即使能够通过这样严格的选拔,也并不能成为一名律师。这只是取得了律师资格,后面还有更艰辛的第二关、第三关……

      成为一名律师的第二关,是历时一年的律师事务所实习期,期满合格后,可以拿到红色的律师执业证。

      在这一年的实习期中,实习律师们的收入是由律师事务所“看着给”的。而对于这份收入,实习律师们往往有苦难言。

      小马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她的父母托了许多亲戚朋友才给她找到了一家实习单位——某律师事务所。她告诉记者:“能够进入事务所实习已经很不容易了,班上的很多同学愿意先帮人家免费打工,人家都还不要呢!据说因为律师事务所都租用了高档办公场所,给你配一个办公桌,占一个空间,一年的花销也不小,故他们一般不招实习生。”

      一位网名是“新小律师”的网友在网上公布了自己实习期间的真实经历:“司法考试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前台接待,每月工资250元。难道我们实习律师就不是人?”

      记者从网上了解到,即使在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实习律师们的月收入也只有900元左右。

      熬过艰难的实习期后,就成为一名新律师,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比实习期更漫长的“案源匮乏期”。

      小王在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已经工作了3年,在这3年中,他接到的案子只有十几件。且都是拆迁之类无律师愿意接的案件。

      “当事人都愿意找老律师办案子,因为他们社会阅历丰富,关系广泛。我们因为没有实战经验,所以很难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国内首次针对律师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显示,42%的律师一年办理诉讼案件的数量不足10件,62%的律师一年办理的非诉讼案件的数量不足5件;从业3年左右的律师平均年工资在三四万元左右,除去办案成本后,收入只够“糊口”。而且,还有一些“新律师”由于找不到案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

      律师行业的现状,使不少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在当不当律师的选择中变得举棋不定。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09-17 A10版 专题)
【我来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  名:
内  容: 字数0
 
评论须知:
1.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不得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和信息;
3.不得发布、传播具有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文字、信息及链接,不得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和宣扬迷信;
4.不得发布、传播有损社会公共道德和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言论和信息;
5.不得发布、传播具有侵犯他人版权或著作权的言论和信息;
6.严禁使用任何肆意侮辱或毁谤他人人格的语言,禁绝一切恶意漫骂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7.严禁发布、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言论和信息;
8.不得使用或通过《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及活动(如发布广告);
9.《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删除违反以上条例的评论;
10.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的立场。
 文章推荐
· 松江土地招商谜团待解
· 航意险暴利时代终结
· 胡星案行贿第一人内幕曝光
· 安徽颍上县“挂名”小额扶贫贷款调查
· “东风工程”润泽新疆农牧区
· 小窑工藏遗骨为工友伸冤
· 临汾“5·19”命案五年悬疑
· 刑事司法“宽严相济”的郑州样本
· “文官”王月喜的双面人生
· 泸州首富文成弟的敛财之道
· “带头大哥”们的地下江湖
· 列车长制造“安徽第一税案”
 热门文章
· 政府以公共名义“与民争利”
· “法学博士”涉嫌诈骗1000万
· 宣传部长蒙冤八年未洗雪
· 摸女人胸部被罚3.2万美元
· 女播音员之死案二审法院应谨慎考虑
· 少女杀人分尸案震惊杭州
· 妓女冒充警察抢劫巧遇卧底警察
· 重审“沈阳嫖娼疑案”
· 中原油田“嫖宿门”风波
· “先打工后上学”湖北阳新职业教育变了味
· “性交易”使张钰身价过百万
· 罪悬司法会计审计鉴定书
 近期报刊
· 2007-10-15 第44期
· 2007-10-08 第40期
· 2007-10-01 第39期
· 2007-09-24 第38期
· 2007-09-17 第37期
· 2007-09-10 第36期
· 2007-09-03 第35期
· 2007-08-27 第34期
· 2007-08-20 第33期
· 2007-08-13 第32期
· 2007-08-06 第31期
· 2007-07-30 第30期
· 2007-07-23 第29期
· 2007-07-16 第28期
· 2007-07-09 第27期
· 2007-07-02 第26期

关于报社 | 欢迎投稿 | 新闻热线 | 广告业务 | 发行工作 | 组织机构 | 报社邮箱 | 法律条文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6-2007 © mzyfz-news.com.cn  mzyfzsb.com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7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