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祖先原本是居住在中原的汉人,富饶的中原土地几百年间频频受到北方部族的入侵,经历了一次次战争后,这些居住在中原的汉人为了寻求一方安居乐业的净土,不惜举家南迁,隐藏到南方的深山之中。蛮夷之地亦有土匪强盗,几百年间,为保家族平安,客家人的祖先在深山之中修建起了一座座堡垒。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空中卫星侦察到了这些“类核反应堆”建筑,它奇特的造型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客家的土楼成了传播客家文化的大使。6月的一个周末,我用了两天的时间奔走在靖南、永定两地,将大大小小的神秘土楼尽览眼底。
田螺姑娘做成四菜一汤
一大早在山路上颠簸了4个小时,从山脚下远远就看到了山间高低错落的土楼。田螺坑土楼群从高处观看是最美丽的,依山而建,楼前有一条小溪。从田螺坑的观景台看去,方形的土楼被四座圆形土楼包围,圆楼有大有小、有圆有扁,整个景观就像中国传统家庭里餐桌上的四菜一汤一样。
田螺坑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养鸭的少年黄百三郎从小孤苦,虽然他勤勤恳恳劳动,日子却依然过得艰难。一天,他在田间发现了一个大田螺,就把这个田螺带回家。次日,他从田间劳作归来,在屋里发现了满桌的好饭菜。连续几天如此,黄百三郎决定探个究竟,他中途从田里回来,发现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为他做饭。他一出现,姑娘就躲进了田螺里。后来的故事自然少不了可恶的地主打田螺姑娘的主意,也必然是养鸭少年和田螺姑娘大团圆的结局。
神话是人们美丽的想象,但是黄百三郎却是真实存在的。土楼群中间还有黄氏祠堂,祠堂中就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听土楼里的人介绍,清朝嘉庆年间他们的祖先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他依靠田螺坑河沟里田螺多的好处,饲养起了鸭群。鸭子吃了田螺长得肥美,而养鸭少年也靠贩卖鸭子积累起了第一桶金,修建了田螺坑的第一座方形土楼“步云楼”。“步云楼”依山而建,顺着山势由高到低,颇有平步青云的架势。
黄百三郎的后代在田螺坑世代繁衍,家族不断扩大。黄氏家族在这些土楼中聚族而居,日子过得安静祥和,不管神话是不是真实,田螺姑娘和养鸭少年的幸福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楼中楼造就土楼之王
出于对土楼的喜爱,我还特意收藏过一张邮票,邮票上的图案是一圈一圈圆形建筑,像坚固的堡垒,十分美观。能上邮票的这个建筑就是永定土楼的代表承启楼。
中午时分我们驱车到达这座宏伟的建筑,整个土楼外墙用生土、石灰、细砂、糯米、红糖,配以竹片、木条筋骨,经过反复揉舂、压夯筑成70米高的圆环,圆环是封闭的,只留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上有一副门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可见住在土楼里的人对前人的敬仰和对后辈的关爱。从大门走进去,最中心是家族的祠堂,供奉着江家祖先的牌位。这里也是家族召开会议商讨大事的场所。中心的祠堂出来是第二圈,这一圈数下来一共有32个房间。第三圈增加至两层,最宏伟的第四圈也就是外圈有4层之高。土楼里拱门相连,环境十分复杂,把我这个第一次进入土楼的参观者转晕了向。
据楼里的居民说,承启楼是按照乾坤八卦的中国传统文化建造的,而八卦自古以来,便被人们用以排兵布阵,抵御敌人。从安全角度出发,即使有敌人进入土楼,土楼的居民利用其中的复杂建筑结构也有力量逃脱。“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句顺口溜把承启楼的外貌特征描述得十分到位。
现在承启楼里还生活着100多位居民,相比承启楼鼎盛时期住80户600余人的状况萧条了很多。江家的子孙也走出深山住进了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空余的房间如今已被改造成客房,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站在土楼的最高层往里看去,三环主楼屋檐层层叠套,环楼像护卫一样守卫着祠堂,打量对面的环楼硕大的半径,土楼大王的威仪尽显在我的眼里。我在环楼上来回走动,寻找最佳的视点想要将这美景纳入我的镜头,无奈镜头广角有限,体味土楼大王的气魄估计只有到现场才能让你感动。
“东倒西歪”团结昌裕之家
两天里参观土楼的时候,为了拍到好的图片,我都要攀登上土楼的高处寻找最佳的视点以便记录土楼的全貌。最惊心动魄的过程要数裕昌楼。还没有到裕昌楼之前就听说此楼以东倒西歪闻名,实地勘察的结果更让我对这个建筑惊叹。远远望去,裕昌楼的外墙就明显向西歪斜了,颇有比萨斜塔的味道。围着土楼走了一圈,找不到一条直线。600年的风雨让土楼的外墙有明显的裂缝,这样的土楼还能坚持多久?
走进裕昌楼,歪斜的感觉没有那么强烈,但是楼阁似乎有站立不住向外倾倒之势。战战兢兢地登上裕昌楼的阁楼,满楼歪歪斜斜的橼、梁、柱看得我惊心动魄,脚底下吱吱呀呀发响的木板也似乎在提醒我身处险境。楼里的导游看着我不敢前行的脚步,笑着对我说:“别害怕,600年,倒不了,放心走!”
他的三字经让我些许宽心,在阁楼上认真观察起这座神奇的土楼。相传,建造这座土楼的一共有罗、张、唐、范、刘5户人家,5家共同出资请来师傅建楼。师傅因不满5家招待不周,在建楼的时候偷工减料。土楼建成之后也没什么毛病,但所有的原料干透之后,5家却发现裕昌楼的外墙歪了。
罗、张、唐、范四家不敢入住,唯独刘家留了下来。刘家在买下全座圆楼后,对歪歪斜斜的梁柱进行认真观察研究,得出由于梁柱的相依相靠相接相连才散不了垮不下。于是这奇妙的歪斜,便成了楼里人齐心创新业、和和睦睦过日子的一面镜子,并在楼门贴上“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维忠维孝是良规”的对联作为楼训。裕昌楼东倒西歪,但刘家人却在这楼里生活了几百年,子孙安居乐业,勤劳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昌裕之家。
那些屹立在闽南乡间的土楼都经历了数百年之久,每座土楼都有着传奇的故事。何坑的土楼群以承启楼为代表大气而壮观,衍香楼诗情画意处处透露着书香门第的气息,振福楼虽小却秀丽端庄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分外和谐,最奇特的是裕昌楼,东倒西歪却屹立600年不倒。
在乡间奔波了两天的时间,看了大大小小数十座土楼。土楼或方或圆看似简单,其间却包含了无数客家人的智慧。客家人的祖先历经了艰难的逃难之旅,从南方到北方,从发达的城乡来到偏僻的山村。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耗费巨资,甚至历经几代修建起了坚固的土楼,从此不再害怕敌人的侵袭,也抵御了野兽的攻击。土楼里,客家人的智慧更是处处闪光。乾坤八卦的布局不仅起到了防御的作用,也成了绝佳的风水宝地,楼里的水井确保了客家人的生活质量,延续着客家子孙的血脉。
土楼虽然冰冷没有情感,却让我们这些游客流连不已。胶片记录的内容远远不能反映它们的内在之美,也许只有亲临此地才能看到客家人的神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