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首页 | 重点 | 时政 | 调查 | 深度 | 焦点 | 直击 | 寰宇 | 天下 | 拍案 | 民生 | 维权 | 专题 | 环球 | 经济 | 一周 | 组织机构
舆情 | 观察 | 前沿 | 广角 | 专政 | 时评 | 人物 | 事件 | 彩宇 | 时尚 | 书虫 | 生活 | 人生 | 文华 | 旧闻 | 方志 | 欢迎投稿
郁达夫胞兄郁华遭汉奸暗杀
□特约撰稿 陈夏红
发布日期:2007-9-10   查看次数:241 【字号 】【打印】【关闭

      郁华,著名左翼文学家郁达夫之兄,抗战以来在上海租界内第一个遭汪伪汉奸特务机构“76号”杀害的中国高级司法人员。

      郁华任国民党政府设在上海租界内的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期间,曾多次营救进步人士,诸如田汉、阳翰笙、廖承志等。
  
      鹳山双烈亭,位于浙江富阳县富春江畔的鹳山上,长眠于此的是著名左翼文学家郁达夫及其兄郁华。

      郁达夫因其文名远播而为人所熟知,但从政法史的角度而言,更应该关注郁达夫的哥哥郁华。郁华死亡的时候,是上海租界区的一位法官,死于汪伪特务的暗杀。

曾营救廖承志

      郁华生于1884年,浙江富阳人,原名庆云,字曼陀,著名左翼文学家郁达夫之兄。16岁应童子试,府、道均列榜首。1905年考取浙江省首批官费留学生,负笈日本,先就读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继入法政大学专修法律。1910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应清廷留学生考试合格获法科举人衔,在清政府外务部任职。1911年,郁华任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北京政府大理院推事等职,1913年奉派赴日本考察司法制度。回国后,继任大理院推事,兼司法储才馆及朝阳大学等院校刑法教授。1928年起任国民党政府司法行政部科长、最高法院东北分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兼推事。

      1931年“九?一八”事件前夕,日寇威逼他为侵华日军服务,他坚辞不从,为避免纠缠,郁华星夜潜藏皇姑屯农家,随后又化装兼程潜逃回北京。由此可见郁华的民族气节及其风骨。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郁华出任上海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并兼任东吴法学院、法政大学等大学教授。在这段时间内,郁华基于其良知和法律素养,多次营救进步人士,诸如田汉、阳翰笙等等。当然还包括1933年营救廖承志。当时,廖承志是在上海公共租界被捕的,南京军法处要求引渡,经郁华的干预最终未果,这为其他方面营救廖承志赢得了时间。甚至郁达夫的很多壮举都和郁华有关,学者李剑华在回忆郁达夫的文章中说:“达夫先生……同情革命,富有正义感,在三十年代的腥风血雨的岁月里,曾通过他在法院工作的哥哥郁曼陀,着实营救了不少共产党同志。”廖承志出狱后,何香凝为表示谢意,亲自绘制《春兰秋菊图》一幅赠送郁华。1954年又在画上补写题词:“1933年承志入狱,其时得曼陀先生帮忙,特将此画纪念。”同年5月,郭沫若见到画和题词,又在画端题诗一首:“难弟难兄同殉国,春兰秋菊见精神;能埋无地天不死,终古馨香一片真。”

早年工诗擅画

      郁华早年工诗擅画,曾参加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柳亚子评郁曼陀的诗是“鹏举冲冠之作,文山正气之歌”。著有《静远堂诗画集》、《郁曼陀陈碧岑诗抄》及法学著作《刑法总则》、《判例》等。早年在日本时郁华曾在报刊发表67首《东京竹枝词》,被传诵一时,并得到日本汉诗泰斗森槐南的高度评价。

      郁华回国后诗作不多。在一首题为“乙亥中伏逭暑牯岭”的诗中郁华写道:

      人世炎威苦未休,此间萧爽已如秋;
      时贤几辈同忧乐,小住随缘任去留。
      白日寒生阴壑雨,青林云断隔山楼;
      勒移那计嘲尘俗,且作偷闲十日游。

      在郁达夫的《秋霖日记》中,郁达夫和此诗。前小序交待:“海上候曼兄不至,回杭得牯岭逭暑夹诗,步原韵奉答,并约于重九日,同去富阳。”郁达夫和诗曰: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陵诗祗解悲秋;
      蝎来夔府三年住,未及彭城百日留。
      为恋湖山伤小别,正愁风雨暗高楼;
      重阳好作茱萸会,花萼江边一夜游。

      而在一首题为“晓发天台国清寺至螺溪钓艇”的诗中,郁华再次抒发了这种追求:

      每逢胜境便勾留,稳藉篮舆作卧游;
      画幛千林悬晚翠,风帘一桁破晴幽。
      峰遮月角云低堕,石束山腰水倒流;
      不信螺溪深百折,壑中藏得钓鱼舟。

被“76号”盯上

      上海租界于1937年10月26日沦为“孤岛”之后,由于当时日本尚未对英、美、法等国宣战,因此尽管租界之外炮火连天,但对于租界日本人却不敢贸然侵犯。当时,国民政府在租界之内仍然设立办事处和通讯社,抗战前设置在租界内的特区法院也继续运行,租界内各报纸只要挂上洋旗,依然可以发表抗日言论。但即便如此,日寇的觊觎之心未死,从1938年开始多次跟租界交涉,要求接管租界内的中国法院,并归汪伪政府管辖。美、英、法诸国政府当时都只承认蒋介石国民政府,因此直截了当地拒绝此项要求,但也有所妥协,就是向日本人承诺发表公告,宣布不保护任何政治活动,允许日本人在租界内逮捕所谓从事政治活动的中国人。对此外交交涉,日本人血口大开,显然无法满足,最终将争取租界警察权和中国法院管辖权的重任交给汪伪上海76号特工总部承担。

      76号全称是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因位于极司非而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而得名。1939年在日本驻沪领馆引荐下,已经投敌的原国民党特务李士群、丁默邨与日本军部代表土肥原会面,提出《上海特工计划》,得到重视。日本大本营下达了《援助丁默邨一派特务工作的训令》。1939年5月,汪精卫抵达上海组建伪政权,日本军部决定让李、丁部与汪部合流。经过汪伪国民党“六大”,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正式成立,由周佛海任特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丁默邨任副主任委员,李士群任秘书长。以丁默邨为特工总部主任,李士群为副主任。

      “76号”接受重任之后,暗杀、绑架替代了外交谈判。租界当局不得不加强各法院的武装戒备,同时由警务处派出武装人员接送司法人员上下班,对于院长、刑事庭庭长等高级人员,甚至由装甲车接送。对此项保护举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更多的中国司法人员认为这只是向特务示弱而宁愿步行或者通过其他交通工具上下班。郁华推事便是其中一位,拒绝了租界当局的好意,坚持自备包车上下班。

      郁华被“76号”特务机关注意上已很久。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被枪杀遇难后,郁华在审理这一案件时,不顾自身安危,当庭斥责刺客并判以极刑。刘湛恩之子刘光华说:“我曾亲睹郁华庭长不顾自身安危,当庭痛斥被现场群众捕获的刺客曾某,并判以极刑,其高风亮节、秉公执法确实令人佩服。”

      敌伪汉奸由此对他恨之入骨。1939年春,郁华接到署名“反共除奸团”的恐吓信说:“如果不参加我们组织,你的生命难保。”郁华泰然处之。敌伪又许以高官厚禄,郁华又严词拒绝。友人多次劝他外出避祸,他却说:“国家民族正在危急之际,怎能抛弃职守?我当做我应该做的事,生死就不去计较了。”他坚守自己的司法岗位,并积极支持夫人陈碧岑和大女儿郁风从事抗日活动。

《中美日报》袭击案

      而导致郁华被刺的直接原因则是《中美日报》袭击案。《中美日报》是一家悬挂美国国旗、以美国人为发行人的报纸,“八?一三”事件后发表过许多抗日反汪言论。1939年7月22日晚8时许,一大批“76号”特务包围了《中美日报》大门。当时报社的保安人员见势不妙,情急之下把铁门关死。特务们拉门不开,又不敢在租界久留,于是临时改变计划扑向附近的《大晚报》馆,并极为放肆地打砸抢,捣毁了排字房,打死打伤排字工各一名。租界巡捕闻讯赶来,特务们开枪拒捕,火并后有几名“76号”特务受伤被捕。

      此案进入司法程序之后,几名被捕特务经公共租界上海第一地方法院一审判处死刑。“76号”的头子李士群、丁默邨对此焦头烂额,除了策动被捕特务上诉之外,同时写信给即将承接此案二审的郁华推事,要求他撤销原判,宣布被告无罪,并威胁郁华说如果不这样的话后果将极其严重。郁华对此嗤之以鼻,驳回上诉,维持原判。“76号”闻讯后恼羞成怒,随即命令特务夏仲明、吴振明、潘公亚等人布置暗杀。

      1939年11月23日上午,上海西区法租界内额巨籁达路(今安福路)车马零落,行人稀疏。8时许,郁华像往常一样走出临街的一号门,自备的包车已在路沿恭候。就在郁华抬腿跨上包车的时候,身后一串枪声,顿时郁华站立不稳,扑倒在黄包车上。他挣扎着转过身来,迎面又是子弹飞来。惊呆了的包车夫刚刚醒过神,箭步冲上去抓住一个凶手的胳膊扭打起来。毕竟凶手训练有素,车夫体力不支而被挣脱逃跑,在蒲石路口(今长乐路)奔上车牌为“8741”的汽车扬长而去。车夫无奈下向租界巡捕房报案,巡捕赶到时凶手已逃之夭夭,身中三弹的郁华亦在送往医院路上撒手西归。

      郁华被害后不久,租界内的中国司法工作人员都收到了来自“76号”的匿名信。匿名信扬言谁若敢提郁华被害一案,即取其性命。郁华的一位同事的门上,还被人插上一把匕首作为警告。时隔半年之后的1940年7月29日,曾承接《中美日报》案一审的第一特区地方法院刑庭庭长钱鸿业又遭“76号”毒手。1941年12月7日,日美宣战,次日凌晨日军开入租界,两个月后汪伪如愿以偿接管特区法院。

      郁华是抗战以来租界内第一个遭到汉奸谋杀的中国高级司法人员。噩耗传到胞弟郁达夫耳中,欲哭无泪的郁达夫愤笔挥就挽联一副:“天壤薄王郎,节见穷时,各有清名闻海内;乾坤扶正气,神伤雨夜,好凭血债索辽东。”郁华被害后,上海、香港等地均有悼念活动。民国29年3月24日,上海各界人士在湖社举行盛大追悼会。当天的香港《星岛日报》发表《学者与名节》的社论,称颂郁华:“重名节、爱国家”“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是中国在今日持久抗战中所最宝贵的。”

      1947年4月,浙江富阳地方人士在风景秀丽的鹳山,营造了郁华烈士的血衣冢。郭沫若撰写《郁曼陀先生血衣冢志铭》,由马叙伦书成刻石。碑文为:“石可磷而不可夺坚,丹可磨而不可夺赤,谁云遽然而物化耶?凝血与山川共碧!”1952年10月,人民政府批准郁华为革命烈士。

      无奈因为时代的阴差阳错,当其胞弟郁达夫名垂青史的时候,烈士郁华已经被人们遗忘,后人很难再想起,曾有一位中国法官惨死日伪特务枪下。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09-10 B06版 文华)
【我来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  名:
内  容: 字数0
 
评论须知:
1.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不得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和信息;
3.不得发布、传播具有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文字、信息及链接,不得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和宣扬迷信;
4.不得发布、传播有损社会公共道德和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言论和信息;
5.不得发布、传播具有侵犯他人版权或著作权的言论和信息;
6.严禁使用任何肆意侮辱或毁谤他人人格的语言,禁绝一切恶意漫骂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7.严禁发布、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言论和信息;
8.不得使用或通过《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及活动(如发布广告);
9.《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删除违反以上条例的评论;
10.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的立场。
 文章推荐
· 松江土地招商谜团待解
· 航意险暴利时代终结
· 胡星案行贿第一人内幕曝光
· 安徽颍上县“挂名”小额扶贫贷款调查
· “东风工程”润泽新疆农牧区
· 小窑工藏遗骨为工友伸冤
· 临汾“5·19”命案五年悬疑
· 刑事司法“宽严相济”的郑州样本
· “文官”王月喜的双面人生
· 泸州首富文成弟的敛财之道
· “带头大哥”们的地下江湖
· 列车长制造“安徽第一税案”
 热门文章
· 政府以公共名义“与民争利”
· “法学博士”涉嫌诈骗1000万
· 宣传部长蒙冤八年未洗雪
· 摸女人胸部被罚3.2万美元
· 女播音员之死案二审法院应谨慎考虑
· 少女杀人分尸案震惊杭州
· 妓女冒充警察抢劫巧遇卧底警察
· 重审“沈阳嫖娼疑案”
· 中原油田“嫖宿门”风波
· “先打工后上学”湖北阳新职业教育变了味
· “性交易”使张钰身价过百万
· 罪悬司法会计审计鉴定书
 近期报刊
· 2007-10-08 第40期
· 2007-10-01 第39期
· 2007-09-24 第38期
· 2007-09-17 第37期
· 2007-09-10 第36期
· 2007-09-03 第35期
· 2007-08-27 第34期
· 2007-08-20 第33期
· 2007-08-13 第32期
· 2007-08-06 第31期
· 2007-07-30 第30期
· 2007-07-23 第29期
· 2007-07-16 第28期
· 2007-07-09 第27期
· 2007-07-02 第26期
· 2007-06-25 第25期

关于报社 | 欢迎投稿 | 新闻热线 | 广告业务 | 发行工作 | 组织机构 | 报社邮箱 | 法律条文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6-2007 © mzyfz-news.com.cn  mzyfzsb.com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7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