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首页 | 重点 | 时政 | 调查 | 深度 | 焦点 | 直击 | 寰宇 | 天下 | 拍案 | 民生 | 维权 | 专题 | 环球 | 经济 | 一周 | 组织机构
舆情 | 观察 | 前沿 | 广角 | 专政 | 时评 | 人物 | 事件 | 彩宇 | 时尚 | 书虫 | 生活 | 人生 | 文华 | 旧闻 | 方志 | 欢迎投稿
郑州气象预警信息垄断风波
□何 毅 杜涛欣 发自郑州
发布日期:2007-9-3   查看次数:169 【字号 】【打印】【关闭

      在8月2日郑州暴雨来临之前,河南省气象局相继发出橙色警报和红色警报,但大部分居民都没有收到预警信息。究其原因,是气象局下属的华云公司挡住了红色警报的绿色通道。在这场暴雨灾害中至少两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余万元。

红色预警发布受阻
 
      “天阴得像是黑夜,可以说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程度。尽管那时候才8点多,但暴雨如注,整座城市被黑云笼罩,白天如黑夜一般。”一位郑州市民描绘8月2日暴雨突降的情形,还心有余悸。

      “狂风骤雨,浓云密布,让整个城市一下子陷入了黑暗。几乎所有的车辆同时开灯,金水河暴涨,连桥都成了河,整个市区一片泽国。”驾车在外办事的王先生足足被困了3个小时。

      3小时内郑州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伴有强雷电、大风,局部地区有冰雹。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大雨至少让两人掉进窨井失去生命。当地媒体记者在郑州街头随机对100位普通市民进行了调查,其中近八成居民称没有收到预警信息。

      “其实8月2日的天气情况我们已经提早知道,早上7点45分,我们已经发出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9点15分时,我们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要求停止集会、停课、停业。”河南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培娟表示,“我们作出预警后,1分钟内就传给了河南华云公司。”

      “8月2日我们接到省气象台预警信号后就马上开始发送,但因为公司的技术限制,华云公司每小时最多才能发送给50万个用户,而仅在郑州市联通、移动的客户总量就在500多万户,如果全部发完至少需要10个小时,我们就只能挑选重要的客户优先进行发送。”河南华云公司总经理赵战友说,“交通、交警等一些重要部门的工作人员担负社会职责,我们优先给他们发送。其次,我们优先发送的是交费订制天气预报的用户。”

      赵战友表示,预警信息可以免费发送给所有的人,但在郑州市大约有43万手机用户(向华云公司)交费订制天气预报,他们肯交费订制气象信息,“我们就认为他们是最需要气象信息的人,所以我们就要把预警信息优先发送给他们”。

舆论质疑气象信息垄断

      “预警信息优先发送订制用户”,该信息经当地媒体披露之后,被广泛转载。在google输入“河南气象预警”,竟达16万条相关信息,坊间的质疑声音成汹涌之势,要求追责气象局利用公用信息垄断牟利的行为。

      大河网友认为:“气象局是国家政府部门,气象台是国家财政全供的事业单位,所有花的钱都是政府给的(也就是纳税人的)!所以就应该无偿服务纳税人——如果不交钱订制短信业务,地震局就不告诉你什么时候有地震,岂不是乱套了。”该网友建议人大等部门立即干预,停止河南省气象局的错误做法,同时组织审计等相关部门,检查华云公司的收入去向。

      新浪网友则建议河南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纪委对省气象台违反《河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的情况,依法追究责任,对省气象台预警信号的发布流程问题尽快解决,让河南全省的百姓免费享有公共信息知情权。

      其实5年前,河南气象局就曾因预警信息发布遭遇到强烈质疑。

      2002年7月来自媒体的公开报道:“鸡蛋般大小的冰雹,伴着雷雨飓风在19日18时30分左右突袭郑州。这次灾害性天气虽然持续不到半个小时,但对这座城市带来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大批公共设施损坏、交通堵塞、部分城区停电停水……政府证实,在当晚的意外灾害中共有10人死亡。”

      正当人们为气象部门没能及时预报出这次灾害性天气和预警防灾体系尚不完备而遗憾时,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栏目的记者了解到:就在冰雹落下的前一个多小时,某气象机构已用雷达预测到了这一灾害性天气,他们当时只是把情况通报给了某级政府。当记者追问他们为什么不将信息向社会通报时?他们回答:之所以没将信息通报给社会,是因为他们只对某级政府负责!

      5年之后,悲剧重演。当年的气象局自称是对政府负责,今年的“8?2”暴雨灾害预警气象局重蹈覆辙,到底是什么在作祟?是工作态度、利益分配,还是技术的瓶颈呢?

河南华云特殊的SP

      “华云公司虽是隶属于省气象局的一个部门,但同时也是租用河南联通、移动等公司短信通道的SP运营商(全称Service Provider,指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是我们局最会赚钱的一个部门。”河南省气象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说。

      河南华云公司位于河南省气象局办公大楼的14层,对外名称为河南公众气象预警平台。河南省工商局的登记资料显示,河南省华云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气象信息中心,2003年5月份成立,2007年4月24日核准登记,有效期至2009年5月28日,经营范围是气象科技咨询服务,综合咨询服务,注册资金5万元,法定代表人赵战友。

      而另外一个法定代表人也是赵战友的河南省华云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份,注册资金100万元,“股东姓名”栏显示为河南省气象局。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华云公司就是河南省气象局的三产,总经理是由局里面任命,甚至财务也由主要领导说了算。

      对于预警信息到底收不收费,记者拨打了河南移动公司的服务电话,据接线员介绍订制天气预报每月2元,一天能收到一次(早晨或者晚间),每月4元的,一天可以收到早晚两次预报。01210是华云公司提供的预警短信服务代码,如果没有订制天气预报,肯定收不到预警信息。

      联通公司的说法如出一辙。8121是天气预报的代码,如果订制,每天会收到天气预报。如果没有订制8121,不可能收到灾害预警信息,该信息代码是8515。接线员强调说,预警信息只对订制用户发送。

      按照赵战友的说法,目前河南省预警平台有用户686.1万户,其中重点用户1.2万户,订制用户306万户,非订制用户378.9万户。

      郑州福春营销咨询工作室首席顾问贾福春认为,不论气象局如何辩解天气预警信息是免费发布,从营销角度理解,华云公司是把天气预警信息,作为一种天气预报短信预订用户的捆绑营销产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一赠一的产品——出售给了付费用户。而没有预订天气预报短信的手机用户就不能及时获得预警信息,无法享受到预警服务。

      “这能说预警信息是免费的吗?其实质就是一种变相的商业行为。是把其垄断的公众信息资源当成了盈利的商品和手段。不论如何变换,改变不了用公共信息牟利的本质。而且,从实际上来看,华云公司真正出售的是灾害预警信息。”贾富春认为。

      在连环套的营销策略下,华云公司成功开发了300余万订制客户,约占河南手机客户总量的40%,年营业收入7000多万元,成为河南省气象局赢利水平最高的下属机构,也成为了河南市场SP运营商的佼佼者。

技术瓶颈还是利益之争

      “河南华云公司是河南联通和河南移动的SP运营商,河南华云公司每小时最多只能给50万个用户发送短信,但是仅郑州的手机客户就达500多万户,所以全部发完至少需要10个小时。”河南一家移动通信公司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联通、移动的短信发送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700户,依照该速度,两大公司完全可以在20分钟以内将预警信息发送到500多万个用户的手机上。”

      河南省气象局何以“舍快求慢”?

      业内人士介绍,实际上河南移动和河南气象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时光。

      早在2002年7月,省气象局就和河南移动合作推出“灾害短信免费预警系统”。人民网2002年8月刊登了新华社电:“为了将灾害性天气来临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河南移动通信公司与河南省气象局联合开发的灾害短信预警系统16日正式开通,该系统可在第一时间内将各种灾害性天气的预报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据介绍,该系统具有提供每秒300条灾害短信预警信息的强大能力,对全省所有移动手机客户免费开放。”

      一位运营商的高层人士透露,气象局在与运营商的合作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便撕毁协议,以SP的身份出现,所以移动联通和小灵通都不可能免费给用户发送预警短信和天气预报。

      河南省气象局《汛期预报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和发布流程》显示:一分钟内电话通知河南省华云公司,在5分钟内传真给以下媒体:河南省人民广播电台、郑州人民电台和河南省电视台播出部。

      但是在媒体名单中,网络媒体和通信运营商只字不提。

      据通信专家介绍,短信息发送可以有三种方式:第一种点对点,适宜于个人用户。这是目前手机用户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第二种是通过移动网关发送,无需SIM卡,直接通过运营商的短信网关发送短消息,一般移动运营商自己和各SP厂商都通过这种方式发送短信。这种方式发送速度相当快,多用于群发短消息等服务。第三种通过GSM MODEM、短信卡等终端设备发送,单机最多支持16个通道,多机可平滑叠加。4信道短信卡平均发送速度为600-800条/秒。

      600-800条/秒意味着按最保守估计,每小时可以发送300万条短信。运营商提速扩容之后,截止到去年年底的速度,可达每秒2700条。河南华云的50万条每小时,速度之慢令人惊诧。

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

      “早在气象局成立之初,毛泽东主席就要求‘要把天气告诉老百姓’。”8月19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朱祥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气象预警信息为全程免费发布,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我国《气象法》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

      国办发〔2007〕49号文件指出:“要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抓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拓展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功能,增加信息发布内容,建设针对不同群体的发布接收子系统。完善和扩充气象频道、气象手机短信预警发布系统、数字卫星广播系统和专业信息网站功能。”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8月18日表示,目前,全国共有8363万手机用户能够享受气象部门发出的天气预报和防灾预警短信服务,占手机用户总数的1/4左右。郑国光表示,为了解决气象防灾预警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的受众及时获悉突发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部门还将重点加强手机短信发布网络建设。“气象部门将同电信部门合作,开发小区广播系统,通过小区广播系统,发布等量的突发性气象预警信息只需要几分钟。”

      国家气象局承认还有3/4的用户没有收到气象预警短信,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离广大受众还有“最后一公里”。但是这“最后一公里”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众多手机用户交纳的短信订制费交到运营商手里后最终又去了哪里?这些运营商和气象局是什么关系?而国家气象局“最后的一公里”何时实现无缝链接?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7-09-03 A08版 事件)
【我来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  名:
内  容: 字数0
 
评论须知:
1.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不得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和信息;
3.不得发布、传播具有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文字、信息及链接,不得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和宣扬迷信;
4.不得发布、传播有损社会公共道德和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言论和信息;
5.不得发布、传播具有侵犯他人版权或著作权的言论和信息;
6.严禁使用任何肆意侮辱或毁谤他人人格的语言,禁绝一切恶意漫骂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7.严禁发布、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言论和信息;
8.不得使用或通过《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及活动(如发布广告);
9.《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删除违反以上条例的评论;
10.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的立场。
 文章推荐
· 松江土地招商谜团待解
· 航意险暴利时代终结
· 胡星案行贿第一人内幕曝光
· 安徽颍上县“挂名”小额扶贫贷款调查
· “东风工程”润泽新疆农牧区
· 小窑工藏遗骨为工友伸冤
· 临汾“5·19”命案五年悬疑
· 刑事司法“宽严相济”的郑州样本
· “文官”王月喜的双面人生
· 泸州首富文成弟的敛财之道
· “带头大哥”们的地下江湖
· 列车长制造“安徽第一税案”
 热门文章
· 政府以公共名义“与民争利”
· “法学博士”涉嫌诈骗1000万
· 宣传部长蒙冤八年未洗雪
· 摸女人胸部被罚3.2万美元
· 女播音员之死案二审法院应谨慎考虑
· 少女杀人分尸案震惊杭州
· 妓女冒充警察抢劫巧遇卧底警察
· 重审“沈阳嫖娼疑案”
· 中原油田“嫖宿门”风波
· “先打工后上学”湖北阳新职业教育变了味
· “性交易”使张钰身价过百万
· 罪悬司法会计审计鉴定书
 近期报刊
· 2007-10-15 第44期
· 2007-10-08 第40期
· 2007-10-01 第39期
· 2007-09-24 第38期
· 2007-09-17 第37期
· 2007-09-10 第36期
· 2007-09-03 第35期
· 2007-08-27 第34期
· 2007-08-20 第33期
· 2007-08-13 第32期
· 2007-08-06 第31期
· 2007-07-30 第30期
· 2007-07-23 第29期
· 2007-07-16 第28期
· 2007-07-09 第27期
· 2007-07-02 第26期

关于报社 | 欢迎投稿 | 新闻热线 | 广告业务 | 发行工作 | 组织机构 | 报社邮箱 | 法律条文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6-2007 © mzyfz-news.com.cn  mzyfzsb.com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77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