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首页 | 重点 | 时政 | 调查 | 深度 | 焦点 | 直击 | 寰宇 | 天下 | 拍案 | 民生 | 维权 | 专题 | 环球 | 经济 | 一周 | 组织机构
舆情 | 观察 | 前沿 | 广角 | 专政 | 时评 | 人物 | 事件 | 彩宇 | 时尚 | 书虫 | 生活 | 人生 | 文华 | 旧闻 | 方志 | 欢迎投稿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在哭泣
□特约撰稿 周文馨 李天琪
发布日期:2006-12-11   查看次数:1619 【字号 】【打印】【关闭

    上世纪末,甘肃省泾川县的4位文物工作者发现,在泾河两岸泾川段山壁上分布着512个石窟和5处石窟寺,石窟依山脉走势错落分布,绵延百余里,形成一条奇特的“百里石窟长廊”,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可以说明泾川曾是佛教繁荣之圣地,且禅窟、生活窟的规模居全国之首。但令人担忧的是,从发现至今,仍少人问津,这些洞窟静静地坐落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任风雨侵蚀、人为破坏。

    “甘肃无处不石窟”,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石窟、素有“东方雕塑馆”之称的天水麦积山石窟以及炳灵寺石窟,等等,这些辉煌的古代文明,给世界文化带来诸多遗产的同时,也为它的出生地带来了巨大的荣誉。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素有“甘肃东大门”之称的平凉泾川县,还有这样一处景观:上百里石窟长廊沿泾河两岸分布,如此庞大的石窟群落,在这里沉睡了千年时光,却无人能述其详,甚至连石窟建于何年何月,由何人所建都有待考证。

泾河两岸惊现“百里石窟长廊”

    出了泾川县城,车行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地处城郊的罗汉洞乡,著名的罗汉洞石窟就在该乡的南麓。走在泥泞的田埂上,随着旅游局的同志,记者来到了罗汉洞石窟的山脚下。这里杂草丛生,乱石堆砌,抬头望去,在当地独特的丹霞地貌的山腰间,一座数十米高的露天塑像赫然印入眼帘,虽然经历风雨剥蚀,但塑像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辨,尤其是塑像的面部表情生动自然,叫人看了不禁叫绝。
 
    时近黄昏,夕阳斜斜地照了过来,洒在色彩斑驳的塑像身上,像镀了一层金粉。令人惊奇的是,如此一座美丽的石窟群落,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更没有人在此守护,更不要说出售门票了。同行的一位当地官员告诉笔者,这只是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小小一部分。
 
    在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中,除了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有文管所外,其他石窟至今都处在无人看管的荒芜境地。由于损毁严重,也由于地势险要难以登临,至今还有100多个石窟无人涉足考察,成为神秘洞窟。
 
    与泾川百里石窟上千年的存在历史相比,它的发现实在令我们汗颜。早在2001年底,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消息震动了世界:在素有甘肃东大门的泾川县发现了大规模的石窟群落。消息称在泾河两岸发现了两个舍利塔和禅窟、僧房窟、生活窟等500多个石窟,这些石窟分布范围长达50多公里,形成一个罕见的、依河而居的百里石窟长廊。
 
    事实上,发现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最初只是一个志愿者行动。据西王母文化研究专家张怀群先生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有4位泾川人垫支了6万元,作为普查、研究等费用。他们穷多年之功,奔波于泾河沿岸,无任何报酬地做着百里石窟遗产的保护工作。自从新华社于2001年12月26日发出通稿后,这些专家的工作才被人们认可,百里石窟长廊才被世人认识。从此后,一方面是全国各大媒体的大肆炒作;另一方面,是石窟保护的尴尬处境,由于百里石窟比较分散的缘故,使本来就得不到有效保护的石窟群处境更加窘迫。

中国石窟家族中的另类

    单从表面上看,泾川百里石窟的6个石窟群各自独立,但在地理位置上却相距不远,并且都是建在丹霞地貌之上。虽然中国许多石窟都是雕刻在这种独特的丹霞地貌上,但如此宏大的石窟规模,却在中国历代石窟寺的创建中十分少见。作为丝绸古道的咽喉和历史名城,泾川这次发现的石窟年代久远,且部分石窟结构设计奇特,塑像造型精美,在全国石窟中堪称独树一帜,它的发现,大大丰富了中国石窟艺术。
 
    据有关专家考证,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现存窟龛512个,其中有造像的窟龛35个,造像多达436尊,有5处石窟寺和400多个僧房窟群组成。长廊的石窟分为王母宫、千佛寺、罗汉洞、太山寺、丈八寺、南石窟6大石窟群,还有吊吊塔石窟群。其中南石窟和王母宫是北魏石窟;罗汉洞石窟群最大,共有窟龛近200个,长达2.5公里,大约最晚建于唐朝;丈八寺除10个洞窟和丈八佛外,水沟内至少还有7个无法攀入的洞窟;太山寺石窟坍塌严重;千佛寺石窟破坏最烈;吊吊塔石窟神秘莫测。王母宫石窟、南石窟、罗汉洞石窟规模宏伟,造像众多,佛像、菩萨、供养人、飞天等塑像栩栩如生,且大多数保存较为完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事实上,泾川石窟远远要超过现在发现的512窟,因为有一些石窟藏在更深的山谷,至今没有被人发现;即便现在发现调查过的有些石窟,因无法进行更深的探寻,所以无法确定最后的数量。比如原312国道上还有一个千佛寺,在没有遭到破坏之前,曾有上百个石窟及佛像,但在上世纪60年代兴修水利时被毁,在2000年修建312国道时残存的石窟再次遭毁。目前仅余不到10个窟龛。
 
    据参加普查的专家杜玉明介绍,目前发现的500多个石窟中,有400多个都是僧房窟、禅窟、僧房窟附设禅窟、仓库窟,这与敦煌北区的洞窟极为相像,但数量却超过敦煌近一倍,且分布在百里之间。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可以说明泾川曾是佛教繁荣之圣地,且禅窟、生活窟的规模居全国之首。
 
    有人惊呼,泾川石窟群是见证人类佛教文化史兴衰过程的最佳物质文本。512个窟分布在泾川百里之间,石窟开在泾河两岸及南北沟内的两岸石崖上。它是全人类的遗产,保护它不仅是泾川当地人的责任。

泥塑壁画破损风化日渐严重

    古老就是历史,古老就是文化。泾川百里石窟以其古老而苍凉的面貌,无声地凝聚着沉重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石窟的最早的遗存,更应该得到应有的珍惜和保护。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泥塑壁画的伤痕累累,破损风化日渐严重,石窟长廊令每一位前来观看的游客为之叹息。
 
    罗汉洞石窟寺虽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县乡村都没有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现在,百里石窟长廊面临的一个最主要问题,就是缺乏专家学者的发掘与研究,许多石窟的构造、佛像、壁画都没有得到权威鉴定,这些到底价值几何,没有结论。没有认定,遑论保护。这些洞窟就静静地坐落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任风雨侵蚀、人为破坏。
 
    罗汉洞石窟寺在罗汉洞乡罗汉洞村的红沙岩壁上,有上下两层,在长约两公里的地段上存有上百个窟龛。主窟清霄洞入口处,有清朝光绪年间重修的记载。在洞口外面,肃立着一座高约6米的大佛,风吹日晒,泥表已经脱落,但石胎还基本完整。而距洞西10多米远的罗汉洞里,罗汉早已不知影踪,只留有一个个佛龛。
 
    在罗长公路(从罗汉洞到长庆桥)路边的石崖上,露天的石佛雕像抬手就可够着,由于长期风化,已开始剥落。更有许多石窟处在泾河河滩边缘,已经被沙石淤泥填塞;还有数十个石窟在上世纪60年代修堤坝时被掩埋在堤坝下。就连南石窟寺也存在山体裂缝渗水、窟中潮湿风化的问题。
 
    近日笔者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泾川南石窟寺采访,目及之处,泥塑壁画同样伤痕累累,令观者心痛。
 
    南石窟寺位于泾川县城以东约20公里处的蓄家村。若不是当地旅游局同志的指引,要找到这个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南石窟寺,没有任何指示路牌,只是在一座紧闭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碑石,上面写着:“南石窟寺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01年),系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沿陡峭山崖走几级台阶进入东大窟。东大窟为主窟,内有高大立佛7尊,胁侍菩萨14尊,窟顶有浮雕佛传故事,窟门两旁内雕菩萨两尊,外壁雕天王两尊,均为石胎泥塑,分别为唐代和晚清风格。
 
    立佛高约7米,借着从门口射进来的一点光线,笔者看到这7座立佛个个面部丰满,长衣垂膝,神态庄严,但因风化潮湿等原因,泥表脱落严重。两旁的胁侍菩萨体形修长,风姿绰约,与大佛形成鲜明对比,只是同样破损严重,有的只可依稀辨出轮廓,手指轻触墙壁,沙石纷纷下落。窟顶壁画气势恢宏,但有些斑驳,上世纪80年代,加固时抹上去的一块巨大水泥煞是醒目。管理人员告诉笔者:由于入不敷出,最近供电部门连电都给断了。紧挨东大窟的另一小窟,一些佛像或因失盗佛头不全,或缺胳膊少腿面目全非,窟外崖壁上的雕塑更是影影绰绰,只能辨出曾经模样。受保护单位尚且如此,对于那些还未入“级”者就更不用说了。
 
    泾川县旅游局的同志介绍,县政府对南石窟寺的现状也忧心忡忡: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加固,1992年在外围修建的院落都属于外部加固工程,但对于裂缝渗水、潮湿风化等问题他们则束手无策。

“千年美人”仍沉睡梦中

    泾川百里石窟,就像一座沉睡千年的美人,横卧在泾河岸边,改了江山,换了朝代,依然沉浸在她那悠远的繁华旧梦里。媒体的喧哗并没有把她从梦中唤醒,在历史的车轮碾过21世纪的第一个年头,震惊中外的发现只不过使泾川百里石窟打了一个哈欠而已。
 
    如今,存有文化资源的地方都有一个共识:做好文物保护发掘的文章,才能做好旅游的文章、经济的文章。泾川百里石窟长廊景点众多,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自然景观独具特色,且又基本分布在国道两旁,经济优势十分明显。面对这种优势,当地政府也在思考。一篇《泾川县旅游产业开发思路》的文章认为,泾川应争取在石窟文化上做大文章,力争等齐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的知名度,可以提出“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石窟群”的口号进行宣传推广,尽快使百里石窟长廊、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家喻户晓,海内外皆知,吸引众多的游客与研究者云集泾川;还可借助复建大云寺,请回金银棺、佛舍利,进一步提升泾川佛教遗存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产业发展。但当地政府也十分清楚地意识到,如此庞大且分散的石窟群,没有国家和省内相关部门的规划和支持,单靠一个泾川县之力,研究保护及利用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
 
    据南石窟寺文管所的一位管理人员说,南石窟寺每张门票仅售5元人民币,每年参观人数不足400人,而且90%的参观者都是爱好石雕、绘画艺术的学者专家或海外人士。虽然南石窟寺与312国道隔河相望,但是由于没有任何标牌指示,并且有好长一段路是曲折不平的田间小路,一下雨就无法通行,如果没有熟人引领,要找到它恐怕得费一番周折。
 
    笔者离开的时候,有几个外国游客在旅游团带领下刚找到了偏居一隅的南石窟寺。看到他们兴致勃勃、流连其间的样子,对这些阅尽沧桑、深藏石窟洞中的佛像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本版摄影:李天琪)


《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12-11 A09版 专题)
【我来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网  名:
内  容: 字数0
 
评论须知:
1.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2.不得发布、传播危害国家安全、泄漏国家机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言论和信息;
3.不得发布、传播具有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文字、信息及链接,不得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和宣扬迷信;
4.不得发布、传播有损社会公共道德和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言论和信息;
5.不得发布、传播具有侵犯他人版权或著作权的言论和信息;
6.严禁使用任何肆意侮辱或毁谤他人人格的语言,禁绝一切恶意漫骂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7.严禁发布、传播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言论和信息;
8.不得使用或通过《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从事非法商业行为及活动(如发布广告);
9.《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管理人员有权删除违反以上条例的评论;
10.本站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民主与法制时报》网站的立场。
 文章推荐
· 地震局招商引资衍生藏獒测地震
· 女大学生千里献血救孕妇
· 留守村民与油灯相伴22年
· 刘协和:精神病司法鉴定守望者
· 下属与上级之间的剽窃之争
· 松江土地招商谜团待解
· 航意险暴利时代终结
· 胡星案行贿第一人内幕曝光
· 安徽颍上县“挂名”小额扶贫贷款调查
· “东风工程”润泽新疆农牧区
· 小窑工藏遗骨为工友伸冤
· 临汾“5·19”命案五年悬疑
 热门文章
· 政府以公共名义“与民争利”
· “法学博士”涉嫌诈骗1000万
· 宣传部长蒙冤八年未洗雪
· 不惩处“行贿状元”将是《刑法》的耻辱
· 摸女人胸部被罚3.2万美元
· 女播音员之死案二审法院应谨慎考虑
· 少女杀人分尸案震惊杭州
· 妓女冒充警察抢劫巧遇卧底警察
· 重审“沈阳嫖娼疑案”
· 中原油田“嫖宿门”风波
· “性交易”使张钰身价过百万
· “先打工后上学”湖北阳新职业教育变了味
 近期报刊
· 2007-12-17 第50期
· 2007-12-10 第49期
· 2007-12-03 第48期
· 2007-11-26 第47期
· 2007-11-19 第46期
· 2007-11-12 第45期
· 2007-11-05 第44期
· 2007-10-29 第43期
· 2007-10-22 第42期
· 2007-10-15 第41期
· 2007-10-08 第40期
· 2007-10-01 第39期
· 2007-09-24 第38期
· 2007-09-17 第37期
· 2007-09-10 第36期
· 2007-09-03 第35期

关于报社 | 欢迎投稿 | 新闻热线 | 广告业务 | 发行工作 | 组织机构 | 报社邮箱 | 法律条文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2006-2007 © mzyfz-news.com.cn  mzyfzsb.com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7784号